2015年第二批水泥企业失信黑名单公布

浏览次数 0 评论

原标题: 2015年第二批水泥企业失信黑名单公布

作   者: 水泥人网

自2015年1月1日至8月15日进入“失信黑名单”的水泥企业达三百多家,而近日水泥人网再一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了解到,截至于2015年11月4日进入“失信黑名单”的水泥企业又增加了263家。

 

山水、天瑞等水泥企业上榜“失信黑名单”

 

下表是从第二批两百多家失信水泥企业中摘选的10家“失信企业”名单。

 

这两百多家“失信”企业的失信原因大部分与第一批相似,同样是由于拖欠货款或工资行为而上的“黑名单”,其中欠钱最多的“老赖”涉案金额高达6297多万元,有的则连7000多元的工资也拖欠不给。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水泥行业步入“严冬期”,致使部分水泥企业出现资金紧张问题,再加上下游市场需求的弱势运行影响了水泥企业的业绩,双重压力之下致水泥企业资金链出现困难,从而引发“失信”成为水泥行业“常态”现象。

 

面对水泥市场需求低迷,再加上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水泥销售困难,很多企业为了生存,赊账、垫资现象普遍,当回款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时,企业偶尔的失信,似乎也是情有可原,可并不能成为“老赖”的借口,而今后这种“偶尔”的失信行为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水泥企业该警醒了。

 

水泥企业无视“失信”等于自找麻烦了!

 

失信企业不光存在于水泥行业,其他行业也有企业在经营中失信、“老赖”欠债不还等现象,国家在针对这种社会上出现的失信者驱逐守信者的逆淘汰现状中,正在积极实施建立失信企业联动惩戒机制。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做好信息公示工作,大力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2016年底前,地方政府要建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初步实现工商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要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将信用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也就是说,今后“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必将处处受限。

 

国家对市场诚信的重视和监管力度的加重,会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失信者一生的“警钟”。对于水泥这个“失信”常态行业来说,企业当务之急是将诚信重视起来,不然必定会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0 条评论
请先登陆后再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