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2家水泥上市企业环境成本可抵消超过40%公司总收益

浏览次数 0 评论

原标题: 全国32家水泥上市企业环境成本可抵消超过40%公司总收益

作   者: 人民政协报

这份由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智库“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和全球性环境咨询公司“英国Trucost公司”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环境成本档案——以32家水泥企业为例》研究报告,通过借鉴国际自然成本核算的应用经验,以32家水泥行业上市公司为例,针对中国的上市公司开展了企业自然成本货币化的核算和分析。

 

研究表明,这占据全国水泥总产量46%的32家水泥上市公司,共产生了1954亿元的大气污染外部成本。如果将这些外部成本内化,将可能抵消掉32家水泥上市公司67%的熟料和水泥收益及43%的公司总收益。如果将大气污染成本内化为熟料的价格,熟料的价格将上涨72%。

 

同时,在研究中,他们发现,虽然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但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还非常有限。以水泥上市公司为例,32家水泥企业披露的环境数据披露率仅为14%,尤其在关键实质环境信息的披露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据悉,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编制者在2015年8月向32家公司发出了数据的核实申请,但至今并未收到任何公司的回馈。“这一方面表明上市公司环境数据披露存在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环境成本评估存在局限性。”本次研究的支持方,能源基金会环境项目主任赵立建认为。

 

对于这样的研究结果,报告的主要编制者、英国Trucost公司亚洲业务主管黄超妮表示,基于现有的数据,加上经验,这个结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但将企业环境成本全部内化是否科学,整个过程并不会一夜之间就发生,也不是他们研究的初衷。“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广大投资人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财务分析,而是应该采用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将环境成本融合到投资决策中,从而也帮助推动环境改善。”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主任解洪兴解释说,目前,自然资本的过度消耗已在反向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并未充分反映商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得环境成本在商业决策中被严重低估。他们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一方面能够通过报告支持自然成本核算方法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另一方面能够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帮助投资机构开展绿色投资决策。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部主任沈晓悦指出,目前中国在企业环境成本的量化测算上,无论在基础性研究还是实践中都较为欠缺。如果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企业会主动寻找改变的路径,推动中国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0 条评论
请先登陆后再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